公告: 本站內所有河洛語文之字詞書寫皆以此為準

[語文學習]河洛語文之常用漢字詞彙收錄概觀

內文: 因內容略大 故開啟時間會稍加延遲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河洛語文之常用漢字詞彙收錄概觀-1-1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河洛語文之常用漢字詞彙收錄概觀-1-2               河洛語文 之常用漢字詞彙收錄概觀-2-1    ...

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

[雜阿含經]638雜阿含經第六三八篇-尊者舍利弗涅槃; 自洲以自依, 法洲以法依, 不異洲不異洲依.

原文: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
(漢語白話翻譯: 永吉20090609(Tues.))
---
如是我聞: 一時,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
(誠如我阿難所知, 有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.)


爾時,尊者舍利弗住摩竭提那羅聚落,疾病涅槃,純陀沙彌瞻視供養。 
爾時,尊者舍利弗因病涅槃。 
時,純陀沙彌供養尊者舍利弗已,取餘舍利,擔持衣缽,到王舍城,舉衣缽,洗足已,詣尊者阿難所。
禮尊者阿難足已,卻住一面,白尊者阿難:「尊者當知,我和上尊者舍利弗已涅槃,我持舍利及衣缽來。」 
(那時, 住在摩竭提那羅聚落的尊者舍利弗因病過世, 有一純陀沙彌為尊者舍利弗辦理後事, 之後, 就帶著尊者舍利弗的骨灰與衣缽遺物, 前來面見尊者阿難, 並告訴他尊者舍利弗去逝的消息.)


於是尊者阿難聞純陀沙彌語已,往詣佛所,白佛言:「世尊!我今舉體離解,四方易韻,持辯閉塞,純陀沙彌來語我言:『和上舍利弗已涅槃,持餘舍利及衣缽來。』」 
佛言:「云何?阿難!彼舍利弗持所受戒身涅槃耶?定身、慧身、解脫身、解脫知見身涅槃耶?」 阿難白佛言:「不也,世尊!」 
(尊者阿難知道後, 就來面見佛陀, 神情沉重哀痛地稟報尊者舍利弗涅槃之事.
佛陀回問: "阿難, 你認為那舍利弗此生持戒/堅毅/智慧/言行舉止自在/觀念思惟自在的修行成就與作為, 是否隨著其命終而消失嗎?"
尊者阿難答道: "並沒有從我的記憶中消失, 世尊.")


佛告阿難:「若法我自知,成等正覺所說,謂四念處、四正斷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覺支、八道支涅槃耶?」 
阿難白佛:「不也,世尊!雖不持所受戒身乃至道品法而涅槃,然尊者舍利弗持戒多聞,少欲知足,常行遠離,精勤方便,攝念安住,一心正受捷疾智慧、深利智慧、超出智慧、分別智慧、大智慧、廣智慧、甚深智慧、無等智慧,智寶成就,能視、能教、能照、能喜善、能讚歎,為眾說法。是故,世尊!我為法故,為受法者故,愁憂苦惱。」 
(佛陀再問: "四念處/四正斷/四如意足/五根/五力/七覺支/八道支, 這些已知可讓我們成就正確觀念思惟的方法, 有否消失?"
尊者阿難答道: "沒有消失, 世尊; 話雖如此, 但總觀尊者舍利弗高深的修行成就, 智慧運用與審度教化的表現, 遂因他的離去而不禁讓我為佛法的延續流傳, 與尚須聽聞學習佛法的眾人感到愁憂苦惱.")


佛告阿難:「汝莫愁憂苦惱。所以者何?若坐、若起、若作,有為敗壞之法,何得不壞,欲令不壞者,無有是處,我先已說,一切所愛念種種諸物、適意之事,一切皆是乖離之法,不可常保。
譬如大樹,根、莖、枝、葉、華、果茂盛,大枝先折,如大寶山,大巖先崩。如是,如來大眾眷屬,其大聲聞先般涅槃,若彼方有舍利弗住者,於彼方我則無事,然其彼方,我則不空,以有舍利弗故,我先已說故。汝今,阿難!如我先說,所可愛念種種適意之事,皆是別離之法,是故汝今莫大愁毒。
阿難!當知,如來不久亦當過去。是故,阿難!當作自洲而自依,當作法洲而法依,當作不異洲不異依。」 
(佛陀告訴尊者阿難: "你不需愁憂苦惱, 因為不論是坐, 是起或是做作, 這世間所出現的一切都終究要消失, 若想要使其永恆存在則將徒勞無功, 我曾說過, 所有我們喜歡的事物, 都是具有讓我們失意/與我們分開的本質, 無法永遠將其擁有.
就像一顆根/莖/枝/葉/花/果茂盛的大樹, 其粗大的樹枝也會先行折斷, 高大雄偉的山岳, 其碩大的岩石也會先行崩落, 同理, 如來與大眾眷屬中, 成就崇高的弟子也會先行涅槃;
若說到舍利弗, 只要有他在的地方, 就可完全承擔起我的工作, 讓我不必再勞心勞力, 彷彿是我親自到了那裏一樣, 對於這樣的舍利弗, 猶正如我之前所說的, 阿難, 這世間所有我們喜歡的事物, 都具有讓我們失意/與我們分開的本質, 因此, 你不需愁憂苦惱.
阿難, 你要知道, 再不用多久我也將離開人間, 因此, 你要能 '自洲而自依, 法洲而法依, 不異洲不異依.'")


阿難白佛:「世尊!云何自洲以自依?云何法洲以法依?云何不異洲不異依?」 
佛告阿難:「若比丘身身觀念處,精勤方便,正智正念,調伏世間貪憂。如是外身、內外身,受、心、法法觀念處,亦如是說。阿難!是名自洲以自依、法洲以法依、不異洲不異洲依。」 
(尊者阿難問道: "世尊, 什麼是 '自洲以自依, 法洲以法依, 不異洲不異依?'"
佛陀告訴尊者阿難: "就是修行時應當隨時檢視自己/外界/已外兩者間互動的觀念思惟與言行舉止自在, 本著努力用功的學習態度, 建立正確的智慧與觀念, 完全調伏世間貪憂, 這樣的做法就是 '在苦海中, 以自己/以規則/以相同教化義理來成為一座可讓自己/規則/相同教化義理能立足不沒的陸地.'")

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(當諸比丘聽了佛陀所說的此經後, 歡喜奉行.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