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: 本站內所有河洛語文之字詞書寫皆以此為準

[語文學習]河洛語文之常用漢字詞彙收錄概觀

內文: 因內容略大 故開啟時間會稍加延遲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河洛語文之常用漢字詞彙收錄概觀-1-1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河洛語文之常用漢字詞彙收錄概觀-1-2               河洛語文 之常用漢字詞彙收錄概觀-2-1    ...

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

[雜阿含經]302雜阿含經第三0二篇-苦自作耶?苦他作耶?苦自他作耶?苦非自非他無因作耶?

原文: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
(漢語白話翻譯: 永吉20130110(Thu.))
---
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。
爾時,世尊晨朝著衣持缽,出耆闍崛山, 入王舍城乞食。 
(誠如我阿難所知, 有次佛陀住在王舍城耆闍崛山.
那時, 佛陀於早上著裝持缽, 出耆闍崛山, 入王舍城乞食.)

時,有阿支羅迦葉為營小事,出王舍城,向耆闍崛山,遙見世尊。
見已,詣佛所,白佛言:「瞿曇!欲有所問,寧有閑暇見答與不?」 
(當時, 有一位阿支羅迦葉出王舍城辦事, 向耆闍崛山走去的途中, 遠遠地就看見了世尊.
於是就前去面見, 並問佛陀說:"瞿曇, 我有問題想要請教, 不知您現在是否有空回答?")

佛告迦葉:「今非論時,我今入城乞食,來還則是其時,當為汝說。」
第二亦如是說,第三復問:「瞿曇!何為我作留難?瞿曇!云何有異?我今欲有所問,為我解說。」
佛告阿支羅迦葉:「隨汝所問。」
(佛陀告訴阿支羅迦葉:"現在不方便討論, 等我從城內乞食回來後, 一定會為你解說."
不願等待的阿支羅迦葉一再請求, 直到第三次就說:"瞿曇, 為何要刁難我, 只不過是回答我的問題而已, 有何不方便的? 請現在就回答我的問題吧."
佛陀就對阿支羅迦葉說:"那就盡管問吧.")

阿支羅迦葉白佛言:「云何?瞿曇!苦自作耶?」 
佛告迦葉:「苦自作者,此是無記。」 
(阿支羅迦葉問佛陀說:"請問, '苦'是原本就存在於我們自身的嗎?"
佛陀回答:"不, 並非如此.")

迦葉復問:「云何?瞿曇!苦他作耶?」 
佛告迦葉:「苦他作者,此亦無記。」
(阿支羅迦葉再問:"那麼...'苦'是於外在環境所形成後而來影響我們的嗎?"
佛陀回答:"不, 也並非如此.")

迦葉復問:「苦自他作耶?」 
佛告迦葉:「苦自他作,此亦無記。」 
(阿支羅迦葉又問:"那麼...'苦'既是原本就存在於我們自身, 也是於外在環境所形成後而來影響我們的?"
佛陀回答:"不, 那並非如此.")

迦葉復問:「云何?瞿曇!苦非自非他無因作耶?」 
佛告迦葉:「苦非自非他,此亦無記。」 
(阿支羅迦葉接著問:"那麼...'苦'的存在是毫無緣由, 隨機形成的嗎?"
佛陀回答:"不, 那也並非如此.")

迦葉復問:「云何無因作者?瞿曇!所問苦自作耶?」
答言:「無記。」
「他作耶?自他作耶?非自非他無因作耶?」
答言:「無記。」
(阿支羅迦葉重複提問原本的問題, 佛陀皆以"不, 並非如此."回答之.)

「今無此苦耶?」
佛告迦葉:「非無此苦,然有此苦。」
(阿支羅迦葉問:"現在難道沒有'苦'的存在?"
佛陀答言:"不, 當然還存在著'苦'.")

迦葉白佛言:「善哉!瞿曇!說有此苦,為我說法,令我知苦見苦。」 
佛告迦葉:「若受即自受者,我應說苦自作,若他受他即受者,是則他作,若受自受他受,復與苦者。如是者自他作,
我亦不說,若不因自他,無因而生苦者,我亦不說。離此諸邊,說其中道,如來說法,此有故彼有,此起故彼起,謂緣無明行,乃至純大苦聚集,無明滅則行滅,乃至純大苦聚滅。」
(阿支羅迦葉對佛陀說:"那好, 瞿曇, 既然您說仍有'苦'的存在, 那麼請為我解說, 讓我知悉體會'苦'的本質及形成始末."
佛陀答道:"
1. 假設我們的覺知功能是可不經任何媒介引發而能於內部獨立運作時, 那麼我就會提出''苦'是原本就存在於我們自身的'那樣的見解;
2. 如果我們的覺知功能是可不經任何媒介引發而直接受到外在影響時, 那麼我就會提出''苦'是於外在環境所形成後而來影響我們的'那樣的見解;
3. 倘使我們的覺知功能是可不經任何媒介引發而能於內部獨立運作, 又可不經任何媒介引發而直接受到外在影響時, 那麼我就會提出''苦'是原本就存在於我們自身, 也是於外在環境所形成後而來影響我們的'那樣的見解;
4. 我不宣傳上述的見解, 也不散播''苦'的存在是毫無緣由, 隨機形成的'那樣的見解.
我不落入以上那些偏見, 而且直接闡揚正確的道理, 那就是'自身先有了何種的起因作用, 就會導致相對應的後果影響', 當我們接觸世間一切卻採用不正確的觀念舉止去應對時, 會讓我們自身受到'苦', 而且越來越多, 換言之只要不採用不正確的觀念舉止去應對世間一切, 那麼受到'苦'的各種影響範圍與程度就會越來越少, 直到消除.")

佛說此經已,阿支羅迦葉遠塵離垢,得法眼淨。 
時,阿支羅迦葉見法、得法、知法、入法,度諸狐疑,不由他知、不因他度,於正法、律心得無畏,合掌白佛言:「世尊!我今已度,我從今日,歸依佛、歸依法、歸依僧,盡壽作優婆塞,證知我。」
阿支羅迦葉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作禮而去。 
(當佛陀說完這正確的道理後, 阿支羅迦葉隨即覺悟.
覺悟後的阿支羅迦葉恭敬地向佛陀行禮稟說:"世尊, 我已得道開悟, 我向您保證, 從現在開始, 皈依三寶, 直到壽命結束前都會做個如法的在家居士.")

時,阿支羅迦葉辭世尊去不久,為護犢牸牛所觸殺,於命終時,諸根清淨,顏色鮮白。 
爾時,世尊入城乞食。時,有眾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,聞有傳說:「阿支羅迦葉從世尊聞法,辭去不久,為牛所觸殺,於命終時,諸根清淨,顏色鮮白。」
諸比丘乞食已,還出,舉衣缽,洗足,詣世尊所,稽首禮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我今晨朝眾多比丘入城乞食,聞阿支羅迦葉從世尊聞法、律,辭去不久,為護犢牛所觸殺,於命終時,諸根清淨,顏色鮮白。世尊!彼生何趣?何處受生?彼何所得?」 
佛告諸比丘:「彼已見法、知法、次法、不受於法,已般涅槃,汝等當往供養其身。」 
爾時,世尊為阿支羅迦葉受第一記。
(阿支羅迦葉向世尊告辭離去不久之後, 因為保護牛隻而不幸遭到意外觸擊傷害, 在生命結束時, 其觀念思惟, 言行舉止皆如法得宜.
當時, 佛陀入王舍城乞食, 此外, 還有眾多眾多比丘亦入城乞食, 正好聽到有關阿支羅迦葉的事情.
他們於活動結束後, 就趕來拜見佛陀, 稟報並探問阿支羅迦葉會輪迴至何道, 何處, 獲得何種福報.
佛陀向各位比丘證實那阿支羅迦葉已獲得正確知見, 如實修行, 開悟證果, 涅盤寂靜, 眾人應當前往禮敬供養.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