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"假仙"
根據"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" 所載:
詞目 假仙
音讀 ke-sian
釋義 假裝、裝蒜。例:伊真假仙,你毋通予伊騙去。 I tsin gau ke-sian, li m̄-thang hōo i phian--khi. (他很會假裝,你不要被他騙了。)
(http://twblg.dict.edu.tw/holodict_new/result_detail.jsp?n_no=6960&curpage=1&sample=%E5%81%87%E4%BB%99&radiobutton=1&querytarget=1&limit=20&pagenum=1&rowcount=2)
根據"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" 所載:
詞目 假仙假觸
音讀 ke-sian-ke-tak
釋義 假惺惺、佯裝。例:欲食就提,莫咧假仙假觸。 Beh tsia̍h tō the̍h, mai teh ke-sian-ke-tak. (想吃就拿,不要裝了。)
異用字 假仙假
(http://twblg.dict.edu.tw/holodict_new/result_detail.jsp?n_no=6962&curpage=1&sample=%E5%81%87%E4%BB%99&radiobutton=1&querytarget=1&limit=20&pagenum=1&rowcount=2)
首先
該[<俗>ai2]對後者"假仙假觸"來講起
依照河洛話文使用習慣
只種"副詞+動詞A+副詞+動詞B"
或者是"動詞+名詞A+動詞+名詞B"
"形容詞+名詞A+形容詞+名詞B"兮語法結構[get8/ giet8 gau2/ gau3]
其中
將第二兮副詞/ 動詞或者是形容詞提掉了後
歸句意思猶原不變
譬如:
捨序(捨)正/ 漏氣(漏)濁/ 照品(照)徑/ 照品(照)逕
/ 臨時(臨)料/ 沒大(沒)細/ 沒影(沒)者/ 反起(反)倒
/ 反起(反)落/ 不郎(不)秀/ 不答(不)次
/ 故䌠[<俗>giam5](故)嗇/ 面懊(面)臭/ 呸痰(呸)灠
/ 應嘴(應)舌/ 假鬼(假)怪...等
由上可以發現
動詞A與動詞B/ 名詞A與名詞B有一定兮同質關連
所以
將"假仙假觸"比照上例加以分析了後
可發現"假仙(假)觸"兮"仙觸"其義不明
毫無道理可言
因此
我個人認為更為合理兮漢字寫法
就是:
假先假達[<俗>ge sen7/ sien7 <俗>ge dak4]-假冒有德行學問的前輩, 即裝神弄鬼.“後漢書.朱暉傳”-暉以堪先達, 舉手未敢對.“北齊.顏之推.顏氏家訓.勉學”-爰及農商工賈, 廝役奴隸, 釣魚屠肉, 飯牛牧羊, 皆有先達, 可為師表.“唐.牟融.贈浙西李相公.詩”-文章政事追先達, 冠蓋聲華羨昔賢.“明.宋濂.送東陽馬生序”-鄉之先達.“初刻拍案驚奇.卷十”-(子文)出塲來將考卷謄寫出來, 請教了幾個先達幾個朋友, 無不嘆賞.
重覆上法
如: 假先(假)達
"先達"一詞意為"有德行學問的前輩"
"後漢書.朱暉傳"-暉以堪先達, 舉手未敢對.
"北齊.顏之推.顏氏家訓.勉學"-爰及農商工賈, 廝役奴隸, 釣魚屠肉, 飯牛牧羊, 皆有先達, 可為師表.
"唐.牟融.贈浙西李相公.詩"-文章政事追先達, 冠蓋\聲華羨昔賢.
"明.宋濂.送東陽馬生序"-鄉之先達.
"初刻拍案驚奇.卷十"-(子文)出塲來將考卷謄寫出來, 請教了幾個先達幾個朋友, 無不嘆賞.
(http://www.zdic.net/c/8/6c/106284.htm)
由此可知
"假仙假觸"兮正確寫法應該是"假先假達"
音義具合也
再說"假仙"
哪如果依照文學創意來講
也算合理
只是該咸"假先假達"分而論之
不可混為一談
另外
哪是根據"假惺惺、佯裝"兮用意
我個人認為另有隻咧合理兮漢字寫法
就是:
假僐/ 假身[<俗>ge sen/ sien]-故意擺出討人喜歡的姿態, 即裝模作樣.
經查
"僐"字之意為"故意擺出討人喜歡的姿態"
(http://www.zdic.net/z/15/js/50D0.htm)
所以
"假僐"符合 "假惺惺、佯裝" 之意
音義具合也
我是永吉 我是河洛郎 我是台灣郎
做郎應該實實在在
未使"假僐/ 假先假達"
者未乎郎看破跤手 無地自容也
修正: 20210424(Sat.)
相關資料鏈結:
[語文學習]河洛語文相關資料鏈結總合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